昨天28號亞馬遜導用AI技術裁員三萬人,我們身處包裝產業該學到什麼?並如何面對著威脅與如何找到機會呢!
【第36篇:AI浪潮下的包裝警訊與契機】
亞馬遜近日宣布裁減三萬名員工,並強調未來倉儲與物流作業將全面導入AI與自動化系統。根據美國《物流與自動化報告》(2025)指出,亞馬遜全球倉儲中心已有 超過75%的分揀與包裝工作由AI機械完成,平均可降低包材浪費15%、提升作業效率30%。這不僅是科技進步,更是對整個供應鏈的結構性衝擊。
●【隱憂:傳統包裝將被重新定義】
AI的導入,使得人力密集的包裝產線逐漸被邊緣化。過去依賴人工經驗的「緩衝設計」「紙箱強度」正在被數據公式取代。
舉例來說,亞馬遜的AI包裝系統可根據每件商品的形狀與重量,自動選擇外箱尺寸與緩衝材厚度,讓出貨空隙比例下降至 不到3%(過去平均為12%)。
這樣的效率讓人工包裝幾乎沒有競爭力,也代表傳統代工廠若不數位轉型,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契機:AI讓綠色包裝更精準】
然而,AI同樣為包裝產業開啟新的價值鏈。
AI演算法能根據產品類別與運輸距離自動生成最佳包裝設計,減少材料使用與碳排放。
根據歐盟永續包裝組織(SPC)的研究,導入AI設計的企業平均可:
減少20%包裝重量
降低18%的碳排放量
提高10%消費者回收率
這意味著,「懂AI的包裝人」將能幫助品牌客戶更快達到ESG目標,成為永續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轉型:從操作工到資料設計師】
AI時代的包裝不再只是生產,而是資料與設計的融合。未來包裝工程師需要懂結構、懂碳足跡,還要懂得讓AI學習破損數據。
包裝廠的角色也將從「代工者」轉為「AI監督者」,負責分析系統輸出的最佳化建議與異常偵測。這是轉型的關鍵時刻。
■結語:AI不是威脅,而是放大價值的鏡子
亞馬遜AI裁員的現象,其實提醒整個產業:當AI取代人力時,也同時釋放了智慧的空間。
包裝業若能善用AI來減重、減碳、減誤差,不僅能節省成本,更能在全球綠色供應鏈中取得主導權。
未來的競爭,不再是誰的紙板厚,而是誰的數據準。
AI不會毀掉包裝產業,它只會淘汰不願進化的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