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談談”漂綠”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什麼是「漂綠」?
漂綠(greenwashing)一詞起源於環境運動家Jay Westerveld於1980年代所撰寫的一篇文章中,其有感於斐濟的渡假村一方面以「保護海洋及珊瑚礁」為口號推動毛巾重複使用;另一方面卻不斷擴張渡假村的規模、破壞環境,因而將green(綠色)以及whitewashing(漂白)兩個單字組合創造出「greenwashing(漂綠)」一詞,用以指稱企業或商品實際上並未對環境保護有所助益,甚至可能還破壞環境,卻特意於行銷宣傳上塑造出友善環境、保護環境的形象,藉以「綠化」其形象。
美國知名零售業者Walmart及Kohl’s百貨於西元(下同)2022年時,就因為在銷售網頁中將由人造絲製成的毛巾、枕頭等商品標示為「Bamboo 100%」、「eco-friendly & sustainable」,及「gentle on the planet」等詞語,遭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FTC)起訴。
FTC認為人造絲的製品在製作過程中會排放有毒物質,但Walmart及Kohl’s卻對這些商品做出環保聲明,誤導消費者相信這些產品是由竹子做成,故對環境並無危害或對環保具有正面效益,此舉等同是「漂綠(greenwashing)」,因此違反FTC Act 第5條(15 U.S. Code § 45)有關欺騙性行為致不公平競爭的相關規定。Walmart及Kohl’s最後分別以300萬美元及250萬美元的高額罰款與FTC達成和解,而該次罰款也創下該領域中由FTC所做成史上金額最大的處罰,對業界及行銷業投下震撼彈。
有鑑於「環保」、「永續」等因素在消費者作出消費決定時的重要性日漸增加,世界各國為了避免企業藉環保之名行誤導消費者之實,紛紛在法律層面做出相關指引,或明文訂定應遵循的規範。
防漂綠指引的內容包含:做出永續或綠色聲明時,(1)內容應真實正確,並且具有充分、可驗證的相關證據支持;(2)避免使用模糊、廣泛或籠統的語言;(3)不隱匿重要資訊;(4)做出比較廣告時應公平且具可比性等。
各國對於漂綠行為的監管日漸嚴格,國際上已不乏許多知名品牌遭開罰的案例,企業除了於外銷商品至各國時應多加注意相關規範的變革外,於我國,亦應注意近期金管會所頒布的防漂綠指引是否會對其他政府機關造成領導作用,帶動我國對防漂綠行為於其他層面監管的修法。

相關文章

487717532_10163576938134073_2188876529516304281_n
運輸包裝進階班與實作課程
開講在台南。    幸運的能做專長,教專業,育人才,解職惑,增技能,減負荷。    感恩上天賦予智慧與膽識,能運用專長為培育人才,為服務企業,為環境減塑,為地球減碳.    此次學員帶來很多企業內部的包裝疑問!包含耐壓強度的計算,其中安全係數與時間的比例如何判斷!也包含泡殼blister的設計重點… ...
Read More
486663496_10163566141379073_701082444321804489_n
運輸包裝企業內訓的功能
再度來到台中科技園區,為外銷電動代步車與電動輔具設備廠商來授課[ESG外銷運輸綠色包裝設計],除了課程教學的結構強度計算公式外,大家更喜歡的環節是,套入運算後的設計+測試。將累積經驗導入職場優化專業。...
Read More
487065992_10163564716744073_2197162758758346322_n
包裝設計口訣之一
每每與業者討論到綠色包材時,我始終會建議他們往5個基本L來思考方向:1,Local找當地廠商與材料。2,Low Cost不要過度包裝。3,Low Impact 對環境衝擊力小。4,Low Energy...
Read More
返回頂端

Thank You

您的訊息已發送,我們會盡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