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學習

包裝商學院16.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先生」在他的事業生涯中創造了許多傳奇故事,我列舉幾個讓我特別有感的案例,這些故事不僅改變了科技產業,也深深啟發了包裝設計與商業思維的本質。
其一:簡報風格與包裝語言的共通點
賈伯斯的簡報風格是極簡的代名詞——黑衣、牛仔褲、極簡文字,整場演講只圍繞核心訊息,永遠問自己:「這跟我有什麼關係?」這句話道出了商品溝通最關鍵的本質:產品對消費者的價值是什麼?重點在哪裡?
這種思維同樣也應用在包裝設計上。蘋果的產品包裝,從不靠滿版的文字或複雜的圖案吸引目光,而是用「留白」與「焦點」讓人一眼就理解產品的價值。開箱時,盒子打開的角度、產品擺放的順序、甚至膠膜的手感,都是設計師刻意安排的體驗細節。這種「減法設計」的概念,讓包裝成為品牌語言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保護產品的外殼。
反觀市面上許多產品,包裝上塞滿了技術規格、廣告口號與花俏圖案,彷彿「講得越多越好」,結果反而讓消費者失焦,無法抓到品牌的核心價值。好的包裝不是要「說服」,而是要「讓人相信」;不是要「展示功能」,而是要「傳遞感受」。
其二:「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與包裝創新的態度~
「虛心請教,求知若渴。」這句話背後的核心,是永不滿足於現狀的學習態度。賈伯斯不斷挑戰舊有模式、追求更高層次的創新,這樣的精神同樣是包裝設計者應該擁有的。
今日的包裝不只是保護與運輸,更是品牌體驗的一部分。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從減塑、再生紙材、可回收複合結構到智能標籤、碳足跡標示,每一項創新都是回應未來市場的重要能力。同時,我們也要保持謙虛,不自以為是,勇於嘗試那些一開始看似「愚蠢」但可能改變市場的想法。
例如,許多人曾認為用紙取代塑膠做緩衝材是「不可能的」,但今天這樣的設計已成為品牌永續力的重要象徵。包裝創新不該停留在「成本考量」或「標準規格」的層次,而應該成為企業進步的驅動力。
其三:創造需求,而非回應市場
賈伯斯說過:「消費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面前。」他不依賴調查數據,而是透過觀察人性來創造需求。若當年亨利・福特問顧客需要什麼,他們只會說:「一匹跑得更快的馬」,而不會想到汽車。
在包裝領域,我們也常遇到同樣的情況。客戶會說:「我只要一個能防撞的箱子。」但我們若只停留在滿足現有需求,就永遠無法創造新的價值。真正的專業,是預見未來的趨勢與痛點,並在客戶開口前就提供解決方案。
舉例來說,當市場尚未普遍關注碳排放時,若我們就能主動設計出「低碳包裝解決方案」,不僅能降低運輸重量、減少碳足跡,還能為品牌創造永續形象優勢。當競爭者還在回應需求時,我們已經領先創造需求,成為市場的引導者。
結語:
賈伯斯的三個信念——「聚焦核心訊息」、「永遠求知進步」、「創造需求未來」——其實也是包裝設計者的三大準則。包裝不僅僅是外殼,它是品牌價值的第一印象,是溝通策略的第一現場,是企業創新的第一舞台。
當我們用這三種精神來設計包裝,作品就不只是「裝產品的盒子」,而是能引導市場、創造趨勢、甚至重塑品牌價值的戰略工具。這,正是從「包裝」走向「品牌競爭力」的關鍵一步。
返回頂端

Thank You

您的訊息已發送,我們會盡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