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包材不流行的原因

Us. Green cell foam
海外客人推薦這家美國公司的材料給我參考,是否有機會引進亞洲來生產!我個人對於歐美包裝產品進入亞洲市場有幾個重點需要考量:
Green Cell Foam 是美國一家專門開發可堆肥、生物基包裝材料的公司,材料主要來自玉米澱粉,優勢包括:
1,可生物分解、可堆肥(home compostable)
2,可與傳統EPS泡棉(保麗龍)直接替代
3,材料無毒、安全,廣泛用於食品、醫療、電子產品包裝
歐美包裝產品進入亞洲市場的關鍵考量點:
1,文化與使用習慣差異:
a,亞洲消費者對於「可分解材料」的認知與接受度可能低於歐美
b,包裝的視覺呈現與功能需求也有所不同(如日韓重視外觀、台灣強調實用性)
2,價格敏感度:
a,亞洲市場(特別是東南亞)對成本非常敏感,導致難以推廣成本較高的環保包材
b,需思考是否有與其他環保材質共用的方案(如混合材質或局部應用)
3,法規與進口限制:
a,各國對於生物可分解包材的認證要求不同(如日本的JIS、美國ASTM D6400、歐洲EN 13432)
b,若先以進口形式試水,可能涉及包裝材料的報關類別、關稅、檢驗等問題
4,供應鏈與售後支持:
a,亞洲區域內是否能建立穩定的物流與回收系統?
b,企業用戶是否能獲得技術支援與客製包材的服務?
5,原料:亞洲(如中國、泰國、越南、印度)是否能穩定取得類似品質的玉米澱粉,原料取得與成本的差異!
基於上述種種理由,很多材料都只能區域使用而無法全面性使用!還記得在2005左右,HP找俄羅斯包裝供應商,只需要EPS Foam 與瓦楞紙箱廠,其他EPE 或 紙塑廠…都不用!只因為需求是全球一致性的包材,著眼於此,不是你的紙塑不好或是你的Green Foam不好!而是有很多市場面需要考量!
更多案例在:tonypack1.com
返回頂端

Thank You

您的訊息已發送,我們會盡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