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商學院4

包裝商學院 4
今天難得來到小金門,為商圈輔導低碳包裝設計。這裡有一家歷史超過百年的合成餅舖,至今已傳承到第五代。家中第四、五代依舊堅持純手工製作糕點,量足、份多、價實在。比如鳳梨酥——6顆一包只要90元,而坊間往往是一顆就要90元,對比之下差異十分明顯。
當我詢問店家:「是否考慮過做個別包裝或禮盒?會不會想嘗試上架到其他通路呢?」
他們的回答是:那會增加包裝材料的成本,還要被抽上架傭金,寧可不做。
這正是許多傳統業者的想法——擔心增加成本、減少利潤,寧可守著「品質做好、薄利多銷」的模式,讓顧客自然滿意。
我沒有要挑戰他們歷代的商業智慧,更不是要當救世主去改變他們的收入方式,而是想藉這機會,讓大家複習一下品牌行銷的 4P 公式:
產品 (Product)
訂價 (Price)
通路 (Place)
促銷 (Promotion,包含包裝樣式)
這四項彼此影響、互相作用。尤其是「通路」一事,上架抽傭其實是一種租賃的概念——透過平台協助業者進行業務推廣,把產品銷售到更廣的市場。若只看到被抽佣的部分,就忽略了平台帶來的加乘效益。與其抗拒,不如善加運用。
至於「更改成小包裝」則是時勢所趨。一來符合消費者分食與攜帶的習慣,二來也能以低碳思維去設計更具效益的包裝,這將是傳統與現代間的一個橋梁。
這次在小金門的觀察,讓我們看見傳統堅持與現代需求之間的張力。低碳包裝不是要改變百年餅舖的靈魂,而是提供一種可能,幫助他們在維持品質的同時,找到與市場接軌的新方式。
對商圈輔導的啟示是:唯有將傳統價值與現代行銷工具相互結合,才能讓在地品牌走得更遠。
返回頂端

Thank You

您的訊息已發送,我們會盡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