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棉即將量產

包裝商學院.第37篇
把海廢變祝福:牡蠣殼再生包材的美好旅程
台灣是海洋的孩子。
然而,每年約 20萬噸的牡蠣殼廢棄物,其中 30% 堆在沿海村落,成了腥臭味與蒼蠅的來源,也成為海岸環境與社區健康的負擔。
如果,我們能把這些問題,轉變為希望呢?
最近我與研發團隊一起踏入穩定量產階段,使用100%聚乙烯發泡生產廢料,添加來自王功、嘉義的牡蠣殼粉,成功製作出再生發泡吸震包材,既環保,又漂亮。
這款材料專為 5公斤以上產品長途外銷設計,吸震效果優秀。
相較一般EPE Foam,體積縮小30%,省紙箱、降運費,減碳就從原物料開始!
當前歐盟推行 PPWR(包裝暨包裝廢棄物法規),要求至少30%再生料與可回收性。
我們不只達成,更一次做到100%再生,把海廢變成產業機會,把廢棄變成榮耀。
這不是材料,是台灣海岸的故事; 不是吸震,是永續的心跳。
●從臭味到希望
牡蠣殼曾是村落的困擾,
如今成為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一部分。
海風吹來的不再是無奈,
而是新的可能。
●從外銷包裝,看見台灣的永續精神
ESG不是口號,
SDGs不是距離。
真正的永續,是把腳踏在土地上、
把技術用在需要的地方,
讓世界因台灣而更美好。
■ 結語|讓海的恩典,再一次被善用
外銷包裝可以不只是保護商品,
它也能保護海岸、保護社區、保護我們深愛的家園。
當我們把廢棄物變成資源、
把問題變成價值、
把海廢變成祝福,
世界就更靠近希望一步。
讓每一片包材,都帶著台灣的海味、技術與驕傲。
這,就是我們的包裝精神。
明天,我們繼續一起把希望包起來
返回頂端

Thank You

您的訊息已發送,我們會盡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