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paper foam的包裝案例
荷蘭paper foam的五金配件包裝案例,提供給減塑的業者參考,很漂亮也很吸引人,也很有價值感! 在 […]
循環經濟是件好生意!
原本在地球的每個生態鏈中的物種,都是有其必要的存在性,其發生的影響力也都等同一樣,不會因為體積的大小而有所差異。
於是身邊的所以資源都需要再次被重視與重用,尤其是被過渡消費的民生用品,比如每天固定的早餐奶茶1杯、上班時間咖啡2杯、同事團購豆花一杯、晚餐濃湯一杯,……等等的一次性餐具多達45億杯/年全球用量,而且回收不到10%.其他的很大可能都由我們下一代直接和間接承擔。
包裝是人類進步的的副產品,未來更需要全人類與循環技術(AI)來面對處理!
植物澱粉發泡一直是包裝業者在關心的事宜……………………………..
甚至如圖中所示,玉米發泡材質,可以擠壓成油條狀再進行黏合,再做裁切沖壓……等等加工,只是無奈的只能在乾燥的環境下使用,在潮濕環境下,它會因濕氣而產生粘膜進而沾汙產品。
不過,這些都是初級研發,再過幾年會有更好作品出現,讓我持續關注。
循環經濟的概念下,大瓶罐容器的液妝產品被視為佔空間的塑膠怪獸,於是有產商開發這種子母瓶的容器,大瓶的在家用,小罐的外出用,讓你不用愁外出時者不到適合的容器與替代用品.
這會不會又是一個雞肋的設計,外……………..
歐盟很多飲料品牌都會在原本設置自動販賣機的旁邊加設一台”空瓶回收點數累積回饋機”,其用意重點之一在飲料品牌SDG’s的目標建立!
在SDG’s全球永續發展目標簇擁下,讓各大品牌落實到自己生產自己回收,並透過獎勵裝置來加速甚至立即回饋的體感,完整的創造循環再運用的機制,使能符合SDG’s17項目標中的:
第6項清潔飲水與衛生設備,
第12項的永續的消費與生產模式,
第14項的保育海洋與海洋資源,
第15項的陸域生態,….等等.
我很期待台灣創新企業”ECOCO”的回收裝置可以為台灣在SDG’s上面建立循環回收的機制,並符合更多國際標準,且在數據上的收集應用為產業/品牌開創更乾淨循環的永續商模!
每每與業者討論到綠色包材時,我始終會建議他們往四個基本L來思考方向:
1,Local找當地廠商與材料。
2,Low Cost,不要過度包裝。
3,Low Impact 對環境衝擊力小。
4,Low Energy 節能省工低碳排。
生物可分解的包裝材料一直是熱門又受歡迎的項目,如圖所示,使用菌類與植物纖維組合材質,一段時間後將自行分解,可以當成堆肥。
但它的環境可靠度測驗是大家所擔心的,比如:在商品還沒賣出之前,包材提早分……
包裝通常是傳遞商品印象的第一感受!
這是一家位於新加坡的新創公司,他不是一家油漆公司,他是一家賣空氣清新環境的一家公司,而油漆只是他的載具而已!他們有獨家的配方,可以運用混合在油漆裡面的獨特分子,將她塗布在牆壁進而改變室內的空氣,讓他達到消毒清新與芬芳!
而包裝的外觀材質使用的是紙塑,並將它造成油漆托盤,除了是外殼之外,也可以是油漆盛裝的托盤,擴大它的使用機會!
而內膽則是使用可……………………..
看看海外化妝品可填充或可使用補充包的設計模式,給大家參考:
它的外觀件可以是以高檔的原料與技術來完成奢華品味的設計,但它的內膽補充包可以使用再生料+可堆肥的植物纖維組合=植物纖維熱壓成型的紙容器,再適當地做好防油,防水,防滲透的阻隔塗層,他將成為化妝品,食品,原物料…等級的保護容器!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可以想像的用途有:母嬰用品,生活快銷品,個人清潔芳香用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