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流行的循環餐具包裝設計
循環永續包裝與重複使用包裝,是各環保團體推崇的包裝體制,藉由使用、回收、清洗、再使用的循環系統,讓包裝材料壽命延長數十倍,進而減少不必要的垃圾量與處理費用跟環境成本。如下案例提供給大家參考。
循環永續包裝與重複使用包裝,是各環保團體推崇的包裝體制,藉由使用、回收、清洗、再使用的循環系統,讓包裝材料壽命延長數十倍,進而減少不必要的垃圾量與處理費用跟環境成本。如下案例提供給大家參考。
學員總喜歡問我,低碳包裝是否將塑料改成紙材就是了嗎?
此言差矣!那僅是表面象徵的方式之一,包裝是跟著商品屬性特質與TA去呈現它該有的樣貌,紙材只是眾多材料的選擇之一而已。
流通教父徐重仁董事長說過:市場沒有消失,只是重新分配。重點在於你是否在分配的名單內。
當前社會少子化、老年化、單身化、不婚也不子,整體消費性往少量精緻彈性的獨享方向移動,縱使少量也要有儀式感。
“進口蛋放蔬菜冷藏庫「紙箱太薄」增耗損 菜農憂保存品質堪慮”
如果各位網友你們有這類的強度疑慮時可以運用如下公式:
紙箱抗壓強度=單箱總重X(堆疊層數-1)5倍的安全參數
案例:…………………….
昨天有學員說,為什麼老師您提供的日本電器商品有使用免膠帶紙箱的應用呢?難道他們不怕濕度與蟲蟲還有破損現象?!
我相信很多學員也有看到這個現象,我的解讀如下,如有其他看法也希望共同参議。
1,日本國的物流狀態普遍良好敬業,對於外箱總能遵照外箱的警語操作,比如堆碼方向……等等,以及對商品的小心操作。
2,該商品為家庭用電器,店家在銷售時會打開讓購買者(如家庭主婦等)再次確認內容物配件,甚至取出物品教學。故需要一個快速開箱與關箱的設計。
3,商品屬性是能容忍在廚房的高溫高濕,甚至產品使用時就在高溫高濕,對於這些物理現象對該商品無傷時,就不需顧及濕氣等事宜。
4,收納這事在地窄人綢的國家很重要,故他們需要隨時可以收納家中的電器,所以這類的包裝樣式,很受末端消費者認可。
以上是個人淺見,如果可以克服第一項顧慮,還有很多商品可以運用這類包裝箱型,既免膠帶又可重複收納使用,真好。
在一片減塑的風潮下,很多業者瞄準紙箱的封箱膠帶,改用紙膠帶或是根本不要膠帶。那麼問題來了!
1,是否容易會被竊取內部產品?
2,在運輸過程中是否會爆開?
3,大強、小強等蟲蟲是否誤闖?
4,水氣、濕度是否容易侵入而發霉?
5,用紙量、包裝工時增加致使成本與碳排增加…………等等問題。
既然會產生那麼多問題,那你還要減去封箱膠帶嗎?思考真正問題不在減塑而是合理化綠色設計源頭。
1,服務客戶、獲取合理利潤。
2,社會責任、照護關係人權益。
3,環境保育、永續循環資源。
這三點缺一不可,想想您的外箱包裝設計的重點在那裡!轉換成流行語就是ESG的落實,沒有哪一個比較重要,而是都很重要。
好友的包裝設計公司,該海外設計部設計師與我分享他們的作品。
目前的顧客要求:
1,無塑膠。
2,加工快。
3,模組化。
這些都符合低碳設計的標準外,更是機構工程師的思維設計。
1,無塑膠,是品牌客戶要求。
2,加工快,主要是成本以及跨國際的需求。
3,模組化,是為了共用與機動組合未來減少料件的繁瑣。
很多時候我觀察歐美國家的工業緩衝包裝,都很粗線條與大塊用料,以前總會竊笑他們很不會設計,現在想想是自己膚淺與無知,粗線條是為了機械加工快速與一致性,用料大塊是為了共用與防呆還有良率……等等。
在亞洲我們常見工業包裝設計的作品非常細膩且工藝,人工工序多又繁雜,稍不留神可能就造成不良,甚至每到旺季時總召不來滿足產線的組裝需求。
現在想起來,他們現在依舊用自動化在生產包材,是為了良率與自動化生產,這些都是為顧客在著想。回到今天分享的工程師設計思維:加工快,模組化,都是一種穩定量化的思考方向,也給大家參考。
纖維生機蔬食消費品包裝巨頭Graphic Packaging International與領先的瑞典商健康飲食Picadeli合作,為其紙質沙拉碗開發了一系列新的無塑膠紙板蓋。新型紙板蓋的高性能意味著Picadeli可以更換其整個塑膠蓋系列,每年從其供應鏈中再減少250公噸塑膠。
與中衛體系勘查低碳包裝業者場域,我們來到位於台中豐原的〔味榮食品〕,他們是一家超過七十年的味、醬、醋類台灣傳統配料的企業。
並建立台灣第一座味增釀造文化館,其中傳遞匠人精神也尊造傳統精神精釀完美醬味嘉惠國人,並起到教育傳承品嚐美味與實作的觀光工廠,是全家大小一同前往的知性場域。